2010年5月15日 星期六

[台劇] 公視每週六晚間九點「那年,雨不停國」

公共電視,五月十五日開始。每週六,晚間九點,「那年,雨不停國。」

「最討厭下雨的我,卻搬到了最會下雨的地方。」Opening的一開始,畫面中上緩慢地帶出這幾個字;是什麼樣的背景因素,讓十七歲的女孩會對人生充滿悲傷和絕望?又是發生了什麼事,這個女孩重新吹奏父起親最愛的薩克斯風?隨著既優美又和諧的背景音樂,讓我對這部戲產生了很大很大的興趣。

故事是發生在八八水災後的現在,當時那場無情的大水,沖垮了無數個的家庭,也帶走了無數條寶貴的生命;而身處在北國的我們,還有多少人仍會記得當時悲愴的新聞畫面,和那些許許多多早已流乾了淚的災民。在我的部落格曾經也出現過這樣的一篇文章 請點

圖片中的背景即是殘破不堪,只剩下磚頭瓦礫泥沙淤積的「小林村」。

這部電視劇讓我們體會到當生命在最悲傷的時刻,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姿態繼續前進?當所愛的人消失在世界上、只有自己倖存,活下去的意義與動力到底是什麼?人在悲傷中是否仍保有選擇幸福的權利?


公視出品的優質戲劇,沒有商業電視台中灑狗血的劇情,更沒有暴力色情的畫面,只有淡淡地運用最優美的姿態述說一段故事,而是需要觀眾用心去體悟和感受的。

「那年,雨不停國」是由前陣子在台視獲得許多好評的《下一站,幸福》導演陳慧翎執導,知名演員、歌手吳建豪跨刀製作(劇中客串一名通靈師),本劇亦是吳建豪首部製作的電視劇;而男女主角請來新生代演員:張書豪和簡嫚書主演。


男主角張書豪,曾經在危險心靈裡飾男主角最好的朋友 - 沈韋一角,另外在電影《一八九五》飾演熱血的抗日青年 - 姜紹祖,皆有亮眼的演出表現。而女主角簡嫚書今年還是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三年級的學生,在飾演教育部「大專畢業生創業服務方案(U-START計畫)」的「畢業徬徨篇」廣告中引起廣泛討論,其清新的外表、自然的演技最受注目,意外地踏入演藝圈,網友形容她是「少女版劉若英、素人版楊丞林」。


全劇總共六集,不拖泥帶水,堅強的製作團隊,清新脫俗的男女主角,相信會是一部相當令人期待的作品。

下段影片是「那年,雨不停國」的十六分鐘搶先看。



劇情大綱:(轉自官方網站)

PART1 故事的開端

2009年九月中旬,距離莫拉克風災發生一個多月,公視節目部的四位編劇站在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的遺址上,心情與其說是沉重,不如說是被掏空了。放眼望去,視線範圍所及盡是一片黃土石礫,土坡的盡頭是光禿禿的山壁,很難想像地底六層樓曾經有一個村落,家家戶戶門前種滿了花;大拜拜完畢,村民分享著彼此精心準備的供品,不分你家我家;村中小學的操場裡,熱情的學生拉著外地來的新老師一起打籃球,只因為他們覺得她應該要多運動……。

現在這一切,都歸為黃土了。「我們在這裡,到底能為他們做些什麼?」編劇們自問。四個人是因為工作而踏上這片土地,他們的任務就是要在一年內,讓公視播出一部以莫拉克風災為背景的連劇劇。風災的故事不難寫,難的是到底要從什麼角度切入,才是這個社會真正需要的?也才能發揮戲劇的最大功能?

經過大量田野調查與反覆討論,四位編劇決定以「重建之路上心靈的療傷歷程」作為劇本的出發點。接著要面對的是主角該選定什麼樣的年齡階層和身分職業。考量了製作時程、預算、角色的社會代表性和編劇本身擅長的戲路之後,大家決定以在風災中失去全家、必須到外地投靠親戚的青少年作為主角。

事實上,在這次的風災中,約有40位未成年孩子失去父母。劫後餘生的他們必須面對災難留下的恐懼和親人死亡的傷痛,除此之外,還要面對新環境的適應問題以及撫恤金所帶來的金錢糾紛。這些難題是一般人未曾經驗、甚至無法想像的。

試問,在最悲傷的時刻,生命應該以什麼樣的姿態繼續前進?當所愛的人消失在世界上、只有自己倖存,活下去的意義與動力到底是什麼?人在悲傷中是否仍保有選擇幸福的權利?

這些,都是「那年,雨不停國」想要討論的事情。

PART2 開始建立「雨不停國」

確定了故事的主題,接下來就是如何說故事了!「最討厭下雨的我,偏偏來到下雨最多的地方!」在編劇們的筆下,十七歲的菁菁在風災中失去全家,命運卻讓她不得不來到全國下雨最多的地方與叔叔一家人同住。下個不停的雨,增加了菁菁內心的壓力,每逢下雨她就擔心,會不會有哪邊又要出事了。編劇們希望透過這樣的設定突顯經歷重大創傷後的人所潛藏的心理壓力。

而為了吸引觀眾進入雨不停國的國度,編劇花了很多心思經營女主角菁菁和新同學阿海之間若有似無的青春戀曲。「我們想點出『陪伴』這個概念,或許從小在幸福家庭長大的阿海永遠也不會了解菁菁內心深處的痛,但是他願意一直陪在她身邊,這就已經很夠了。」編劇們這麼說。

既然是雨不停國,這裡的氛圍就要夠獨特,除了綿綿不斷的雨絲外,劇本裡也將東北角海岸魔幻的風景一網打進,舉凡沿著海岸線開駛的電聯車、可以看見海的藍球場、青青海崖邊的野百合、充滿懷舊氣氛的小鎮,都成為這部戲最動人的舞台。

對音樂的追求,是「那年,雨不停國」另一項特色。在菁菁走出災後創傷的歷程中,音樂可說是故事主軸下一條隱藏的平行線。劇情設定主角們在學校參加的社團是管樂社,當人物的心態改變,他們對音樂的詮釋也變了,相同的音樂甚至會產生不同的表情。觀眾可以從音樂的變化中,感受到他們的改變與成長。

如此精心打造的劇本,在導演陳慧翎和專業團隊的詮釋下,又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呢?五月十五日起,每週六晚間九點,請鎖定公視13頻道,與我們一起進入「那年,雨不停國」,體驗生命最深層的悸動。



「那年,雨不停國」,提醒所有人勿忘那場八八風災,那場無情又冷漠的大水!



0 回覆:

張貼留言